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考试形式:150分钟,闭卷,笔试
试卷结构:总分150分。
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简答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作品赏析题:3小题,任选其中2小题作答,每小题15分,共30分。 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模拟题(二)
一 、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艺术本质学说中,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流露的是( )
A. 模仿说
B. 形式说
C. 表现说
D. 巫术说
答案:C
解析:表现说强调艺术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注重艺术家主观情感的抒发。模仿说强调对现实的模仿,形式说关注艺术的形式本身,巫术说认为艺术与原始巫术相关。
2.以下属于时间艺术的是( )
A. 绘画
B. 雕塑
C. 音乐
D. 建筑
答案:C
解析:时间艺术是指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艺术魅力的艺术,音乐通过声音的先后顺序和节奏变化来表现,属于时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都属于空间艺术。
3.艺术作品的核心层次是( )
A. 艺术语言
B. 艺术形象
C. 艺术意蕴
D. 艺术形式
答案:C
解析:艺术意蕴是艺术作品蕴含的深层意义和精神内涵,是作品的核心层次,它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能引发观众的无限思考。艺术语言是表现手段,艺术形象是直观呈现,艺术形式是外在表现方式。
4.提出 “文以载道” 观点的是( )
A. 孔子
B. 韩愈
C. 柳宗元
D. 欧阳修
答案:B
解析:“文以载道” 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重要观点,由韩愈提出,强调文学要承载一定的道理和思想,具有教化功能。
5.书法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段是( )
A. 线条
B. 色彩
C. 造型
D. 情节
答案:A
解析:书法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浓淡、干湿等变化来表现情感和意境,线条是其主要表现手段。色彩、造型多为其他造型艺术的表现手段,情节属于叙事类艺术。
6.下列不属于综合艺术的是( )
A. 电影
B. 电视
C. 音乐
D. 戏曲
答案:C
解析:综合艺术是融合多种艺术元素的艺术形式,电影、电视、戏曲都融合了文学、表演、音乐等元素。音乐属于表情艺术,是单一的艺术门类。
7.艺术鉴赏的首要阶段是( )
A. 理解
B. 感知
C. 共鸣
D. 回味
答案:B
解析:艺术鉴赏首先是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进行感知,这是鉴赏的起始阶段,之后才会进入理解、共鸣、回味等阶段。
8.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人对神灵的祭祀活动的学说是( )
A. 劳动说
B. 巫术说
C. 游戏说
D. 模仿说
答案:B
解析: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与巫术活动密切相关,是原始人祭祀神灵、祈求保佑的手段。劳动说强调劳动对艺术起源的作用,游戏说认为艺术源于游戏本能,模仿说强调对现实的模仿。
9.以下属于实用艺术的是( )
A. 小说
B. 舞蹈
C. 园林
D. 戏剧
答案:C
解析:实用艺术兼具实用功能和审美价值,园林既可供人休憩,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属于实用艺术。小说是语言艺术,舞蹈是表情艺术,戏剧是综合艺术。
10.艺术风格的形成主要取决于( )
A. 时代背景
B. 艺术家的个性
C. 民族文化
D. 地域环境
答案:B
解析: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形成的独特风貌,艺术家的个性、思想情感、创作技巧等是形成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时代背景、民族文化、地域环境等也会产生影响,但不是主要决定因素。
11.“美在形式” 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克莱夫・贝尔
D. 车尔尼雪夫斯基
答案:C
解析:克莱夫・贝尔提出 “有意味的形式”,强调艺术的美在于形式本身。康德强调审美判断的普遍性,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 “美是生活”。
12.下列属于表情艺术的是( )
A. 绘画
B. 雕塑
C. 音乐
D. 建筑
答案:C
解析:表情艺术以表达情感为主要目的,音乐通过声音的组合来抒发情感,属于表情艺术。绘画、雕塑是造型艺术,建筑是实用艺术。
13.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不包括( )
A. 口头传播
B. 文字传播
C. 实物传播
D. 自我传播
答案:D
解析:艺术传播是指艺术作品在社会中的传递和扩散,主要方式有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实物传播、电子传播等。自我传播是个体内部的信息交流,不属于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
14.提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的理论家是( )
A. 苏珊・朗格
B. 弗洛伊德
C. 荣格
D. 柏格森
答案:A
解析: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提出该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符号,能够表现人类的情感。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理论,荣格提出集体无意识,柏格森强调生命冲动。
15.以下属于语言艺术的是( )
A. 绘画
B. 诗歌
C. 雕塑
D. 舞蹈
答案:B
解析: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创作,诗歌通过语言的韵律、意象等塑造形象、表达情感,属于语言艺术。绘画、雕塑是造型艺术,舞蹈是表情艺术。
16.艺术批评的首要功能是( )
A. 教育功能
B. 阐释功能
C. 评价功能
D. 引导功能
答案:B
解析:艺术批评首先要对艺术作品的内涵、意义、艺术特色等进行阐释,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阐释功能是其首要功能。评价功能、教育功能、引导功能都是在阐释的基础上实现的。
17.艺术创作中的 “灵感” 属于( )
A. 理性思维
B. 感性思维
C. 直觉思维
D. 逻辑思维
答案:C
解析:灵感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属于直觉思维。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强调推理和分析,感性思维注重情感体验。
18.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本能的学者是( )
A. 席勒
B. 斯宾塞
C. 普列汉诺夫
D. 泰勒
答案:A
解析:席勒和斯宾塞都提出了游戏说,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本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普列汉诺夫是劳动说的代表,泰勒是巫术说的代表。
19.以下属于空间艺术的是( )
A. 音乐
B. 小说
C. 绘画
D. 戏剧
答案:C
解析:空间艺术在空间中塑造静态形象,绘画通过画面的空间布局来表现内容,属于空间艺术。音乐是时间艺术,小说是语言艺术,戏剧是综合艺术。
20.艺术作品的形式不包括( )
A. 结构
B. 语言
C. 题材
D. 表现手法答案:C
解析: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表现内容的方式,包括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题材是艺术作品内容的组成部分,属于内容范畴。
21. 简述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
答案:艺术分类的主要方法有多种。按艺术的存在方式可分为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时间艺术(如音乐、文学)和时空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按艺术的感知方式可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建筑)、听觉艺术(如音乐)和视听综合艺术(如电影、电视);按艺术的创作手法可分为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语言艺术(如文学)和综合艺术(如戏剧、电影)。这些分类方法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艺术的多样性和内在联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各种艺术形式。
22.简述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
答案:艺术鉴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首先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鉴赏者通过感官感受艺术作品的形式,同时运用理性思维理解作品的内涵;其次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鉴赏者的主观情感和经验会影响鉴赏感受,但作品的客观内容也会对鉴赏产生制约;再次是能动性与创造性,鉴赏者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最后是审美性与娱乐性的统一,鉴赏者在审美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和满足。
23.简述艺术批评的基本原则。
答案:艺术批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真实性原则,批评要基于作品的实际情况,客观公正地评价;客观性原则,避免个人偏见和主观臆断,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分析;历史性原则,结合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进行评价;审美性原则,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创新性原则,鼓励对作品进行新的解读和探索,推动艺术的发展。
24.作品赏析题24~26小题,请任选其中两小题作答。若都作答,只按前两小题的得分计入总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赏析梵高的《向日葵》。
答案:梵高的《向日葵》是后印象派的经典之作。在艺术手法上,画面色彩浓烈奔放,以明亮的黄色为主色调,搭配橙色、绿色等,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笔触厚重而富有动感,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从情感表达来看,向日葵在作品中象征着阳光、生命和热情,梵高通过对向日葵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赞美,作品中充满了强烈的主观情感。从艺术价值来说,《向日葵》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强调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对后世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后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25.赏析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
答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是古典主义歌剧的杰作。在音乐风格上,旋律优美流畅、活泼欢快,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歌唱性,乐队配器精巧,各个声部之间配合和谐,展现出莫扎特高超的音乐技巧。从剧情来看,作品通过描写费加罗与苏珊娜的爱情故事,讽刺了贵族的虚伪和傲慢,歌颂了平民的智慧和勇敢,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从艺术价值来说,《费加罗的婚礼》将歌剧的音乐性和戏剧性完美结合,是古典主义歌剧的典范,对后世歌剧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6.赏析鲁迅的《阿 Q 正传》。
答案:鲁迅的《阿 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在人物塑造上,阿 Q 这一形象具有高度的典型性,他的 “精神胜利法” 深刻地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作者通过对阿 Q 的言行、心理的细致描写,使这一形象生动鲜活、深入人心。从语言艺术来看,作品语言简洁犀利、幽默讽刺,既具有口语化的特点,又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思想内涵来说,《阿 Q 正传》通过对阿 Q 悲剧命运的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对人民的压迫和毒害,唤醒了国民的觉醒意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
27.论述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答案:艺术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无论是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还是艺术形象的塑造,都来源于社会生活。例如,杜甫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他的 “三吏”“三别” 就是对当时社会战乱、人民苦难生活的生动描绘。社会生活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离开社会生活,艺术创作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另一方面,艺术对社会生活具有反作用。艺术可以通过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社会生活,具有认识、教育、审美等功能。艺术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如通过观看现实主义的电影、戏剧,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社会生活状况;艺术还可以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如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勇于奋斗;同时,艺术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艺术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艺术源于社会生活,又服务于社会生活,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8.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答案: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艺术作品所体现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传统,艺术的世界性是指艺术作品所具有的超越民族界限、为世界人民所共赏的普遍价值。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艺术的民族性是世界性的基础。只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才能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获得世界人民的认可和喜爱。例如,中国的京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独特的唱腔、表演程式、脸谱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艺术的世界性是民族性的升华。具有民族性的艺术作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突破民族的界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例如:
1)贝多芬的音乐具有德国民族的特色,但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是人类共同的理想和情感,因此能够被世界人民所理解和欣赏。
2)中国的京剧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其独特的唱腔、表演程式、脸谱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体现,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3)中国的水墨画,以毛笔、宣纸、墨汁为工具,追求 “意境” 的营造,注重神似而非形似。齐白石的《墨虾》,寥寥数笔便将虾的灵动鲜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其笔墨技巧和对自然生命的观察方式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 “天人合一” 的理念,这种独特的民族艺术形式不仅让中国观众感受到其中的韵味,也让世界范围内的艺术爱好者领略到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跨越国界的艺术符号。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辩证统一的,没有脱离民族性的世界性,也没有不具有世界性的民族性。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应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世界各国优秀的艺术成果,使艺术作品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从而推动世界艺术的发展。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答案:B
解析:模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是西方古代很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如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对此有相关论述。表现说强调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本能;载道说强调艺术的教化功能,所以本题选 B。
2.答案:C
解析: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书法、摄影等。舞蹈属于表情艺术,它通过人体的姿态、动作等表达情感,所以本题选 C。
3.答案:C
解析:艺术创作过程一般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三个环节。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创作的基础和首要环节;艺术构思是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对素材进行加工、提炼和组合;艺术传达是将构思的成果用具体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艺术鉴赏是读者或观众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不属于创作过程,所以本题选 C。
4.答案:C
解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 “境界说”,他认为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刘勰的代表作是《文心雕龙》,钟嵘的代表作是《诗品》,严羽的代表作是《沧浪诗话》,所以本题选 C。
5.答案:D
解析:电影艺术具有综合性,它融合了文学、戏剧、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具有逼真性,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具有时空的自由性,可以突破现实时空的限制。而静态性是造型艺术的特征,电影是动态的艺术,所以本题选 D。
6.答案:B
解析:实用艺术是指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主要包括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等。诗歌属于语言艺术,戏剧属于综合艺术,音乐属于表情艺术,所以本题选 B。
7.答案:B
解析:艺术鉴赏中的 “再创造” 是指鉴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趣味等对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和创造,这体现了鉴赏者的主动性,所以本题选 B。
8.答案:A
解析: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提出了 “艺术起源于劳动” 的观点,他认为劳动是艺术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弗洛伊德提出了艺术起源的潜意识说,康德和黑格尔对艺术有诸多论述,但未提出此观点,所以本题选 A。
9.答案:C
解析:表情艺术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如声音、动作等)来表达人的情感的艺术,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曲艺等。文学属于语言艺术,它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所以本题选 C。
10.答案:C
解析: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包括题材、主题、情节等要素。形式是指作品内容的表现方式,如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所以本题选 C。
11.答案:A
解析: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 “有意味的形式” 这一理论,他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 “有意味的形式”。苏珊・朗格提出了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理论,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所以本题选 A。
12.答案:C
解析:综合艺术是指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的艺术,主要包括戏剧、电影、电视等。绘画、雕塑、书法都属于造型艺术,所以本题选 C。
13.答案:B
解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艺术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等因素会对艺术发展产生影响,但不是根本动力,所以本题选 B。
14.答案:C
解析: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出了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的观点,他认为理念是美的本质,感性显现是理念的表现形式。柏拉图认为 “美是理念”,亚里士多德对艺术有诸多研究,康德提出了 “审美无利害” 等观点,所以本题选 C。
15.答案:D
解析:语言艺术是指以语言为媒介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艺术,主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绘画属于造型艺术,所以本题选 D。
16.答案:C
解析:艺术鉴赏的过程包括直觉感受、体验玩味、领悟升华等阶段。直觉感受是对作品的初步感知;体验玩味是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领悟升华是在欣赏的基础上获得新的认识和感悟。艺术构思是艺术创作的环节,所以本题选 C。
17.答案:D
解析: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形成的独特的艺术特色,具有稳定性和多样性,是艺术家独特个性的体现。同时,艺术风格也受到时代、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会有所不同,所以本题选 D。
18.答案:B
解析: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提出了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 的观点,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形式化表现。克莱夫・贝尔提出了 “有意味的形式”,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理论,荣格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所以本题选 B。
19.答案:C
解析:空间艺术是指在空间中塑造形象,以静态的方式呈现的艺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音乐属于时间艺术,舞蹈、戏剧属于时空综合艺术,所以本题选 C。
20.答案:D
解析:艺术批评具有阐释功能,即对艺术作品的内涵进行解释;评价功能,即对艺术作品的价值进行评判;教育功能,即通过批评引导观众提高审美水平。创作功能是艺术家的职责,不属于艺术批评的功能,所以本题选 D。
二、简答题(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答案: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审美认知功能: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社会、历史、自然等方面的知识。艺术通过生动的形象和具体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例如,通过观看历史题材的电影、戏剧,人们可以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审美教育功能: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产生影响,起到教育和感化的作用。艺术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如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激励人们追求真、善、美。
审美娱乐功能:艺术作品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人们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例如,听音乐、看喜剧等都可以带来娱乐效果。
22.答案:艺术创作中艺术家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发起者和主导者:艺术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素材,并将其作为创作的源泉。他们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和创作意图,确定创作的主题和方向,主导着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
艺术家对素材进行选择和提炼:生活中的素材是杂乱无章的,艺术家需要对其进行筛选、加工和提炼,选取最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素材,并将其融入到艺术作品中。
艺术家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不同的艺术家具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他们会运用独特的艺术语言(如绘画中的色彩、线条,文学中的语言、修辞等)和表现手法,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传达给观众。
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融入作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体现,艺术家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
23.答案: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内容决定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是形式的基础,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艺术家在创作时,首先要确定作品的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例如,表现激烈的情感可能会采用节奏强烈、色彩鲜明的形式。
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合适的形式能够更好地表现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反之,不合适的形式则会影响内容的表达,削弱作品的艺术效果。如一首诗歌,如果语言晦涩难懂,即使内容再好,也难以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内容与形式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内容和形式是艺术作品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艺术作品。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三、作品赏析题(3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24.答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绘画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从艺术手法来看,达芬奇运用了 “渐隐法”,使人物的轮廓和背景融为一体,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画面中的色彩柔和、细腻,尤其是蒙娜丽莎的肤色和服饰的色彩搭配,给人以和谐、舒适的感觉。
从人物形象塑造来看,蒙娜丽莎的微笑是这幅画的核心,她的微笑神秘而含蓄,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达芬奇通过对人物眼神、嘴角等细节的刻画,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从作品的内涵来看,《蒙娜丽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画中的蒙娜丽莎不再是中世纪宗教画中那种刻板、冷漠的形象,而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和丰富情感的普通人,体现了对人性的尊重和赞美。
25.答案: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从音乐结构来看,这部交响曲共有四个乐章,结构宏大而严谨。第一乐章充满了矛盾和冲突,第二乐章是欢快的谐谑曲,第三乐章是深情的慢板,第四乐章则是全曲的高潮,加入了人声合唱,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从音乐风格来看,《第九交响曲》融合了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贝多芬在继承古典主义音乐形式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强烈的情感表达和创新的音乐手法,使音乐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从作品的内涵来看,这部交响曲表达了贝多芬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和向往。第四乐章中的《欢乐颂》更是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传递了人类对和平、幸福的渴望。
26.答案:老舍的《茶馆》是中国现代话剧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成就。
从剧情结构来看,《茶馆》以裕泰茶馆为舞台,通过描写不同时期茶馆的变化和茶馆里各色人物的命运,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和抗战胜利后三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剧情结构巧妙,以小见大,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画面。
从人物塑造来看,老舍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这些人物各自有着不同的命运和性格特点,他们的遭遇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民的苦难。
从语言艺术来看,《茶馆》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具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人物的对话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能够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剧中还运用了大量的讽刺手法,对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四、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 25 分)
27.答案:艺术起源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
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现实世界的模仿。这种学说在西方古代影响深远,如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艺术是对自然和社会的模仿。
游戏说:由德国哲学家席勒提出,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本能,是人类过剩精力的发泄。游戏可以使人们摆脱现实的束缚,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愉悦。
表现说:强调艺术起源于人类表达情感的需要。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如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是情感的交流。
劳动说:由普列汉诺夫提出,他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的劳动实践。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动力。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产生了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需求。
巫术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等人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原始人通过巫术活动来祈求神灵的保佑,获得丰收和平安,而艺术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认为艺术的起源是多元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某一种学说。各种学说都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艺术起源的某些方面,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劳动实践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产生了交流情感、表达思想的需求,这促进了艺术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人类的模仿本能、游戏本能和巫术活动等也对艺术的起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艺术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8.答案:艺术鉴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是艺术鉴赏过程中存在的两种重要现象。
艺术鉴赏的差异性:由于鉴赏者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审美趣味、思想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同一艺术作品的鉴赏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对于《红楼梦》这部作品,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有人注重其中的爱情故事,有人关注封建社会的衰落,有人则欣赏其精湛的文学艺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鉴赏者的个体差异,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心理结构;二是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时代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三是艺术作品本身的复杂性和多义性,为鉴赏者提供了广阔的解读空间。
艺术鉴赏的共同性:尽管艺术鉴赏存在差异性,但也存在着共同性。不同的鉴赏者对同一艺术作品往往会产生一些相似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对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很多人都会感受到其中的激情和力量,被其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打动。艺术鉴赏共同性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艺术作品本身具有客观的审美价值,它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是不以鉴赏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人类具有共同的审美心理结构,如对真、善、美的追求,对情感的共鸣等;三是文化传统的影响,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往往有着相似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艺术鉴赏的差异性和共同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差异性体现了鉴赏者的个性和创造性,共同性则体现了艺术作品的客观价值和人类的共同审美追求。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我们既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鼓励不同的解读和感受,又要认识到艺术作品的共同性,把握作品的基本内涵和艺术价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