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着力解决栾苑学生公寓内涝积水问题

发布者: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发布时间:2025-05-24浏览次数:0

——以“我为师生办实事”为抓手,构建校园治理长效机制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

  1. 师生关切聚焦

    • 栾苑学生公寓作为继续教育学院师生主要活动区域,因地势低洼,雨季内涝问题突出,积水深度曾达30厘米以上,导致道路中断、设施损坏,严重影响师生出行安全与生活便利。

  2. 问题根源剖析

    • 管网老化:部分排水管道使用超15年,腐蚀坍塌导致排水能力下降;

    • 设计缺陷:早期管网未充分考虑极端降雨量,管径不足且缺乏分流设计;

    • 维护缺失:缺乏定期巡检与应急预案,问题发现滞后。

二、问题解决路径与实施成效

  1. 多部门协同攻坚

    • 统筹协调: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基建维修处、后勤集团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3日内完成全区域管网勘查。

    • 技术攻坚:通过CCTV管道检测机器人定位坍塌点,精准开挖修复,避免大规模破路施工;

    • 设施升级:更换DN400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壁波纹管,管径扩容50%,增设雨水篦子12处,提升排水效率。

  2. 成效数据化呈现

    • 排水能力提升:管网排水量从300m³/h增至500m³/h,超设计标准20%;

    • 积水时间缩短:强降雨后积水消退时间由4小时压缩至1.5小时;

    • 师生满意度:随机调研显示,92%师生对整改效果表示认可。

三、长效管理机制建设

  1. “监测-维护-应急”闭环体系

    • 日常巡检:联合办学单位每周巡查排水口、检查井;

    • 季度清淤:每季度开展管网高压冲洗,清除淤积物;

    • 年度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管网结构安全性。

    • 智能监测:在低洼区域安装液位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后勤管理平台,超限自动报警;

    • 分级维护

    • 应急预案:储备防汛沙袋500个、移动排水泵4台,极端天气时启动24小时值守。

  2. 师生参与机制

    • 设立“校园环境监督岗”,招募学生志愿者参与巡查,反馈问题纳入后勤部门考核;

    • 每学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将排水系统优化纳入提案征集重点领域。

四、典型经验与推广价值

  1. “三快”响应模式

    • 快速发现:通过智能监测+人工巡查,实现问题24小时内定位;

    • 快速决策:跨部门联席会议机制,48小时内出具整改方案;

    • 快速处置:储备应急施工队伍,72小时内完成小型抢修。

  2. 成本效益分析

    • 本次改造投入约28万元,较全面重建节省成本60%,且通过模块化设计预留未来扩容空间。

  3. 社会效益延伸

    • 案例入选湖北省高校后勤管理创新案例库,为同类院校提供可复制经验;

    • 推动学校与属地水务局共建“海绵校园”试点,争取政策资金支持。

五、未来规划与深化方向

  1. 技术赋能升级

    • 2024年计划引入BIM技术建立管网数字孪生系统,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

    • 试点“雨水花园+透水铺装”海绵设施,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提升至75%。

  2. 服务边界拓展

    • 将排水系统优化经验延伸至食堂、教学楼等重点区域,打造“无内涝校园”;

    • 联合保险机构推出“校园内涝险”,降低极端天气损失。

  3. 文化育人融合

    • 开设“校园环境治理”劳动教育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管网维护实践;

    • 举办“节水护水”主题宣传周,将排水系统改造成果转化为思政教育素材。

结语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通过栾苑学生公寓排水管网改造,不仅解决了师生急难愁盼问题,更探索出“问题导向-技术驱动-制度保障-师生共治”的校园治理新模式。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我为师生办实事”实践,以精细化服务推动校园治理现代化,为师生创造更高品质的学习生活环境。


湖北经济学院继续教育学院